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ISSN 2095-8870 CN 31-2107/G3

延伸阅读

重拾竞争情报二十年——一个情报人的个人回忆(之一)

作者:张左之


我是八十年代末开始接触竞争情报的。九十年代初翻译介绍了(美国)竞争情报从业者协会(SCIP),1994年参加了在北京香山举行的第一届中国竞争情报年会(当初的会议名称是“全国竞争情报与企业发展研讨会”),并递交了论文“Benchmarking:竞争情报的一种重要手段”。之后,我离开体制,到一家国际咨询公司去工作了多年。

2003年初,我回归体制,重新拾起了竞争情报。今年是我重拾竞争情报二十周年。在此,对这二十年的所见所历做一个简单的回顾。


九十年代初,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曾经是国内研究竞争情报的重镇。1995年上海图书馆与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合并,在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合并后的馆所将业务重点放在了图书馆的发展上。进入21世纪,尤其是2001年11月中国加入WTO后,国内的竞争情报出现了一个发展高潮。在这样的背景下,馆所希望在竞争情报顺势发力,在这一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当时馆所的主要想法是通过翻译一本书、组织召开一次国际会议和创办一本专业杂志来扩大馆所在竞争情报领域的影响,同时通过这几件事来培养组建一支研究队伍。正是在此情形下,我回到老东家,重操旧业。

翻译一本书的事很快告吹,因为原先看中的那本由约翰·普赖斯科特(John Prescott)和斯蒂芬·米勒(Stephen Miller)主编的Proven Strategies in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Lessons from the Trenches已有国内出版社购得版权找人翻译了。事后知道中文版的出版方是长春出版社,译校者为包昌火谢新洲等。回归后首先接手的是同事们已经启动的国际会议筹备。创办专业杂志的事主要是在2004年开展的。

2003竞争情报上海论坛最初是作为第4届亚太地区城市信息化论坛年会专题会来组织召开的,亚太地区城市信息化论坛(CIAPR)是由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响应《联合国经社理事会部长宣言》和"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提出的"消除数字鸿沟"的号召倡议而召开的国际会议。为与CIAPR会议的内容相呼应,竞争情报上海论坛的主题定为“信息技术与竞争情报:企业全球化竞争中的信息力量”。论坛原定于2003年6月19-20日在上海图书馆举行,后由于当年初爆发的“非典”影响,论坛延期到9月18-19日举行。二天会议中一天半是大会报告,半天是竞争情报相关厂商的产品演示与互动。 

论坛邀请了美国、法国、加拿大、日本和中国本土的竞争情报专家,向来自全国各地的参会者介绍了竞争情报的最新发展,内容涉及竞争情报的最佳实践、全球贸易与竞争情报、技术竞争情报和竞争情报体制与人员的培训等。参照国际惯例,论坛对参会者作了会前竞争情报的基础培训。论坛期间做报告的外方专家有:竞争情报和战略管理领域的国际专家、竞争情报专业人员协会(SCIP)的创始人之一、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John Prescott(报告题目:竞争情报最佳实践十大案例),日本国际贸易和商业学会会长、日本贸易振兴会(JETRO)国际商务顾问、东京经济大学国际市场营销学教授中川十郎(报告题目:亚洲、自由贸易协定和情报),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资深战略与政策顾问Sadiq Hasnain(报告题目:技术竞争情报中公共研发机构的作用),ISI网安咨询公司首席执行官Brian de Lacy(报告题目:原始数据到竞争情报的转化),ALogic SA 和Gemteq 软件公司(美国)主席和首席执行官、企业环境发展研究机构主席Robert Guillaumot【报告题目:内容为王——从硬件时代(70’s)到当今的内容时代】和加拿大竞争情报协会理事、渥太华国际商务专业副教授Jonathan Calof(报告题目:中小企业如何利用政府帮助提升情报能力);做报告的中方专家有:安邦集团总裁、首席分析师陈功(报告题目:企业信息体制与竞争情报人员的培养和使用),百度公司产品市场部高级经理王啸(报告题目:企业建立竞争情报系统实务)和梅花信息公司执行总经理任向晖(报告题目:决胜辛迪加)。

会议间歇,我和同事陪同外宾去了当年的热门打卡点新天地。 

右起:Jonathan Calof、Sadiq Hasnain、潘俊、中川十郎、张左之、John Prescott,左前:Robert Guillaumot

会议期间,国内外著名的竞争情报数据库和竞争情报解决方案厂商Factiva、ISI网安、梅花信息和百度等公司介绍并演示了他们最新的产品和系统。参会代表有来自新疆、云南、辽宁等全国各地,有来自拜耳、松下、施耐德电气、诺华制药、BP石油等跨国公司的代表,也有来自宝钢集团、华谊集团、上汽集团、华能集团、上海家化等大型国企的代表,有来自工行、交行、农行、太平洋人寿 安联大众等金融界的代表,还有三位自费参会的日本代表。

2003竞争情报上海论坛也为竞争情报领域的国际会议开了先河。2003年的会初步确定了竞争情报上海论坛的形式,以大会报告为主,不做论文征集和交流,同时也尝试跳出情报圈来办情报会议。会议全程配备同传翻译,提升了会议的档次。配合会议的宣传,会议组织者还专门找人设计了会议的Logo,该Logo一直沿用至今。Logo中5个手指模样的图案隐藏着CI两个英文字母,数字5及手指图案的汇拢表示五大洲的竞争情报人士集聚上海,参加竞争情报的盛会。

(会议网站:http://www.library.sh.cn/english/forum2003/index.htm )

2003年的首次竞争情报上海论坛为以后的会议确定了大致模式,积累了经验。后来的系列会议在此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作为回归竞争情报界的另一行动是我参加了同年10月在广东珠海举行的第9届中国竞争情报年会。在会上我结识了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陈峰、北京大学的王延飞、暨南大学的曾忠禄、环信咨询公司的王琦、云南省科技情报研究所的彭靖里、宝钢集团情报中心的吴小兰等一批业界同仁,并在此后保持着长期的联系和交流。依据之前多年在国际咨询公司里从事信息服务的体会,我递交了“竞争情报呼唤商业图书馆”的论文,经由专家推选在大会上做宣讲交流,并获年会优秀论文三等奖。论文分析了开展竞争情报过程中信息需求及企业在相关信息采集中的瓶颈问题,认为建立商业图书馆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对其它国家和地区相关机构(包括日本贸易振兴会(JETRO)商业图书馆、(纽约公共图书馆所属)研究图书馆、香港贸易发展局(TDC)商贸资讯中心(商贸图书馆)和新加坡商业图书馆)深入研究和借鉴的基础上,提出了组建我国商业图书馆的一系列构想和思路。 

会议期间,365Agent情报中心、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和北京易地平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为与会代表带去了他们各自开发的竞争工具,并现场为作了演示。此后,我开始关注这一竞争情报新领域的发展。

2003年开始的另一项工作是参与了由缪其浩副馆长领衔开展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竞争情报研究”,项目的成员还有陶翔、陈超、王汉栋、王静波、刘晓丹、施雯、吕玉洁等。项目成果包括总报告“国家竞争情报”和分报告之一“竞争情报在中国的实践” 分报告之二“中国科技情报工作的发展与现状” 分报告之三“美国国家竞争情报:政府和国会”以及分报告之四“国内外经贸预警系统的实证研究”。这一项目的大背景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所面临的各种竞争加剧。该项目意在研究过往我国科技情报和竞争情报的历史,对标其他国家和地区竞争情报的实践,探索整合分散于国内各个体系内的以及各自为政的情报信息系统和资源,在国家层面上建立起“规划统一、资源共享、服务社会”的竞争情报体系,从而为我国各种利益主体(国家、城市、产业、企业等)参与国际竞争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可靠的保障,由此提高国家的总体竞争力,对有关企业的竞争力提升也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该项目成果后由陶翔作进一步完善,执笔写成《国家竞争情报: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一书,作为《情报工作研究丛书》的一本出版。

那段时期,有关竞争情报的教学和培训需求开始增多。2003年下半年我就参加了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和上海交大合作的竞争情报研究生班的授课,主讲竞争对手分析。(之后,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还与上海图书馆(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合作,举办过多期研究生班,不少学生通过参加相关的全国资格统考,完成论文并通过评审答辩后获得学位。)我还参加了北京中兴新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竞争情报分会(SCIC)联合举办中国信息分析师培训项目的授课,主讲“信息源与信息采集”,同时参与授课的有北京科技咨询业协会理事长邹祖烨(主讲“信息分析概论”)、零点研究集团高级研究经理范文(主讲“社会调查”)、南京大学教授沈固朝(主讲“竞争情报的获取”)、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副所长缪其浩(主讲“信息分析的方法”和“竞争对手分析”)、上海社科院互联网中心主任黄晖(“统计分析软件的应用”和“数据挖掘与网络挖掘的技术”)以及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公司情报中心主任朱战备(主讲“典型案例分析”)。类似的信息分析师培训后来热了好些年,不少机构参与其中。

经过2003年的“热身”,我开始基本重新融入国内的竞争情报界。



发布日期: 2023-02-13    访问总数: 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