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ISSN 2095-8870 CN 31-2107/G3

延伸阅读

重拾竞争情报二十年——一个情报人的个人回忆(之二)

作者:张左之

我是八十年代末开始接触竞争情报的。九十年代初翻译介绍了(美国)竞争情报从业者协会(SCIP),1994年参加了在北京香山举行的第一届中国竞争情报年会(当初的会议名称是“全国竞争情报与企业发展研讨会”),并递交了论文“Benchmarking:竞争情报的一种重要手段”。之后,我离开体制,到一家国际咨询公司去工作了多年。

2003年初,我回归体制,重新拾起了竞争情报。今年是我重拾竞争情报二十周年。在此,对这二十年的所见所历做一个简单的回顾。


2004年是中国竞争情报发展史上重要的一年,是蓬勃发展的一年。我之前曾撰文称2004年是中国竞争情报 “过去的好时光”,说2004年是竞争情报好时光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竞争情报走出科技情报界和高校,为更多的企业所知晓,并积极尝试应用;二是出现了百度、易地平方和365Agent(成功融资后更名为“天下互联”)等多个竞争情报系统/服务提供商,他们举办一系列活动来推进竞争情报的开展,同时“带货”;三是竞争情报书籍出现一波出版高潮,促进了竞争情报的普及;四是一些机构开始试水专注于竞争情报杂志,先后出现了锐眼网的《中国竞争情报》、中国经营报的《竞争情报/经营智慧》、湖南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竞争情报研究与实践》和深圳竞争情报研究会的《竞争情报研究》等。

正是在此背景下,上海图书馆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重新审视竞争情报在馆所业务中的地位,决定创办竞争情报方面的刊物,并在2004年正式启动。

筹备期间,我曾陪同分管领导一起出差北京,一方面是去与主管部门请示沟通;另一方面是与竞争情报领域的专家见面,听取意见和建议。前者我们拜访了当时的新闻出版总署和科技部的相关处室,后者我们邀请了业内专家杨沛霆、梁战平、包昌火、赖茂生和谢新洲等。筹划创刊号期间,我们对已有的情报类杂志进行了分析,同时还重点对标了几本商业类杂志,后者中有胡舒立主持的《财经》、情报界前辈杨沛霆创办的《中外管理》 以及《中国经营报》试办的《竞争情报/经营智慧》等。由于是从零开始办杂志,除赴京学习讨教外,我们还与数据中华、复星集团和上海图书公司等接触,商讨合作的可能性;并向友刊求教排版、印刷和发行等方面的问题,向有关专业人士了解竞争情报的商业市场。此时,国家已有几年严控刊号资源,据说那段时间上海市仅拿到一个新增刊号,那是一本与将于2010年在上海召开的世博会相关的杂志,可见要获新刊号之难。迫不得已,我们只能采取变通的方式,打算借用单位已有的两本杂志《图书馆杂志》和《科技与创业》的增刊额度(一年二期)来为新刊作过渡。

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杂志确立以“交流研究成果,提高学术水平;推广方法工具,服务产业企业;普及情报思维,提升信息素养”为办刊宗旨,以理论与实践并举为特色,为读者提供最新的竞争情报资讯。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本专业期刊,为业界提供这样一个平台:

- 研究人员探讨交流竞争情报的理论与方法

- 企业和其他组织共享“最佳实践”(best practice)

- 咨询公司表达其对行业/市场的分析判断

- 关系厂商推介其最新产品和服务

- 普及竞争情报知识

为此,创刊号大致确定了试刊的内容版块:

- 竞争情报国外最新发展(编译) 

- 竞争情报企业应用实例(编译+约稿) 

- 竞争情报分析方法、工具软件评介 

- 热点产业/产品分析(利用数据中华的数据库) 

- 竞争情报产业链中各玩家产品/服务推介(咨询公司、市调公司、商业数据库公司等) 

- 最新海外竞争情报文章索引

试刊基本是按这一思路在做的,封面及所刊出的文章如下图: 

2005年试了一年,眼看新刊号依然无望,而一直以增刊形式出刊也不是长久之计,单位领导决定暂时以内刊形式出刊,于是2006年起向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申请了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出版准许证。为便于与海外同行交流,2005年起,杂志增加了英文目录。在创刊后的最初几年,我们对杂志的栏目进行不断的调整充实。为使竞争情报从业者了解同行的所想所做,杂志开设了“CI人物访谈”栏目,先后访谈了中国竞争情报的开拓者包昌火和缪其浩,中国竞争情报老中青三代代表人物张典耀、陈峰和梅宇森,法国竞争情报专家Philippe CLERC和Mylène Hardy,(美国)战略与竞争情报从业者协会(SCIP)首席执行官Nan Bulger,日本科学技术与学术政策研究所科学技术与学术基础调查研究室室长伊神正贯,美国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Al Naqvi,美国奥罗拉公司首席学习官Craig Fleisher,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资深项目经理魏依玲,美国詹姆斯麦迪逊大学教授陶庆久,日本竞争情报学会会长高桥文行等。为拉近作者、读者和编辑的距离,加强互动,我们开设了“百家谭”栏目,就“竞争情报是皇帝的新衣?” “Web2.0时代竞争情报系统发展” “我看竞争情报前景” “情报学何去何从——由情报学毕业生‘求职秀’引发的思考” “从 ‘情报学的学科属性’到‘情报怎么做’”“ 什么是真正的竞争情报——由电视剧《猎场》引发的大讨论”“新时代 新模式:竞争情报的挑战与应对”等展开讨论。2014年在首届中国竞争情报年会召开20周年之际,我们搞了一个以“我与竞争情报”为主题的征文活动。

从办成一本行业刊物的定位出发,我们希望杂志能记录见证竞争情报业的发展变化。杂志特设 “行业纵观”,反映竞争情报的形势格局;特设 “CI随笔”,反映从业者的所思所想;特设 “CI在海外”,介绍各国的竞争情报情况;特设 “域外见闻”,由出访者撰文介绍参会考察的所见所闻和体会心得;等等。

进入新媒体时代,杂志注重纸质杂志于网络媒体的互动。2009年前后,开始启用“中国竞争情报”博客名;2011年2月,开始启用同名新浪微博;微信兴起,杂志很快开设微信公众号“竞争情报杂志”。这些在同行中都处于领先的地位。内刊这一出就是10年,个中的艰辛只有自知。有关部门对内刊的监管颇严,不能刊登广告,不能对外售卖,不能收版面费;在“唯核心期刊为是”的大背景,内刊的稿源成了大问题。好在有所在单位的大力支持,有编辑部同仁的同心协力,有广大作者和读者的配合相助,我们坚持下来了。2014年,在第20届中国竞争情报年会上,《竞争情报》编辑部被授予“最佳竞争情报实践团队”称号。

2004年9月,我参加了中国科技情报协会竞争情报分会的年会。从1994年分会成立和竞争情报北京香山会议召开算起,2004年是中国竞争情报发展的第十个年头。竞争情报分会选择长城西端的嘉峪关举办第十届中国竞争情报年会,“而今迈步从头越”,这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祈望竞争情报从此更上一层楼。对我个人而言,意味着回归后的再出发。会议期间,竞争情报分会为在10年中为我国竞争情报理论研究、推动、实践中做出重大贡献的包昌火、张典耀、邹祖烨、缪其浩和夏银山颁发了“杰出贡献奖”。 

在会上我还见到了几位参加过十年前香山会议的代表。老朋友再聚首,留下了珍贵的合影。参会的“一大”代表缪其浩因有事而先期离开,没有出现在合影中,实为遗憾。 

右起:苏新民、包昌火、张典耀、路文如和作者本人


除竞争情报分会那样的“官方机构”外,那段时间民间组织也十分活跃,其中之一就是以网名为紫郢为首的几位竞争情报爱好者发起组成的锐眼团队。2002年6月,他们搭建了竞争情报门户网站“锐眼网”,旨在普及竞争情报知识,宣扬情报服务意识,推动国内情报产业的发展。通过几年的发展,锐眼竞争情报社区集聚了紫郢、楚魂、禅影、饶展、张戈、酋长、淡茶,冷峻散势、Helen等一批民间竞争情报从业者和爱好者,是当年国内人气最旺的竞争情报社区。到2004年,网站的运营从起初的锐眼中国竞争情报俱乐部变为北京锐眼天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始公司化运作。当时网站“关于我们”是这样介绍的:“锐眼天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行业信息服务和电子商务的互联网企业,公司凭借自身在信息服务领域的巨大优势,拥有国内最大的竞争情报站点——锐眼中国竞争情报门户。”网站有CI学院、CI实战和CI产业三大块内容,为竞争情报人士提供更为丰富及实效地情报信息。2004年底锐眼网在北京举办一次规模不小的网友见面活动,反响热烈。2003年我回归竞争情报圈后,外部人脉关系的建立除竞争情报分会(SCIC)外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锐眼网这一社区建立的。遗憾的是,几年后可能是迫于经营的压力,锐眼公司的核心团队转行去做了咖啡,成为中国精品咖啡的先驱之一,现在以铂澜咖啡学院享誉咖啡界。为怀念曾经的锐眼网,我在5年前撰写了“找寻锐眼网的印迹”一文。

为迫使自己关注竞争情报业的发展,也为了让同行们掌握行业的发展动向,我从2004年开始撰写竞争情报的年度盘点,一写就是十年,后交棒给同事由其继续撰写。第一年的盘点我从五个方面总结了该年度竞争情报发展的特点:一是强调竞争情报的企业应用;二是对国家竞争情报的研究成为新热点;三是竞争情报系统/服务竞争激烈;四是图书出版再现高潮;五是教育培训继续升温。(待续)




发布日期: 2023-03-20    访问总数: 331